小红书试水本地, 小红卡或成重要入口
- 2025-09-30 10:06:34
- 228
9月26日,小红书第三届马路生活节在上海开幕,作为每年固定IP,马路生活节正在成为小红书试水本地生活的重要场景之一。
2023年,小红书第一次在线下运作马路生活节,初步积累了经验。次年第二届马路生活节上,投放到黄浦江的小黄鸭与“鸭马路”的slogan,强化了这一IP的符号。
今年,第三届马路生活节前夕,小红书推出了小红卡,并借此探索入局本地生活的模式。
今年以来,本地生活领域竞争异常激烈,大公司之间不断在到家的外卖,到店的团购,乃至跨城的OTA,频繁交兵。面对外界对于后来者小红书的入局,小红书交易本地生活负责人莱昂的表达颇有一番深意。
“我一直觉得小红书做本地生活是不得不做、肯定会做的事儿。小红书到今年是第12年,我们从最开始的海外购物平台到最近几年,确定了生活方式社区,所以涉及到生活方式的吃喝玩乐,就逃不开本地这个事。”
他同时表示,小红书并未从竞争角度来看待本地生活业务,而是在思考自己能向用户与商家提供什么价值。
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红书此番入局比较贴切:业务的GMV不会是小红书负责人OKR中的O1。
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马路生活节与此次推出的小红卡都是小红书染指本地生活的尝试,只是测试的路径有所差异。
马路生活节希望在线上社区与线下生活之间建立起连接,将小红书的社区价值灌注到线下业态之中。相较而言,小红卡其实暗藏了更大的雄心。
小红卡有三个特点。尽管需要168元付费购买,但目前仍然在以半卖半送的方式推广。此外,在功能上内置了点评色彩的店铺“精选”,并为精选店铺提供了通用性的九折权益。
据了解,内部在今年6月开始酝酿小红卡,7、8月开始招商与产品设计。但其最重要的精选功能,早在去年便已在进行技术准备。
不论是小红书方面,还是商家,都否认了小红卡的会员属性,同时也并不着眼于性价比。
小红书试图将站内富余的优质内容,反哺到线下,从而用差异化方式入局本地生活。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是社区属性与真实、高活跃、高质量的笔记生态。
莱昂提到,小红卡中精选的“评分体系很大部分是来自用户在小红书上留下的笔记、评论”。换言之,过去小红书用户对商家的评论是去中心化的,散落在笔记、关键词、评论、私信等,而小红卡则以中心化的方式,将上述优质内容转化为了商家的POI页面。
举个例子,此前一家好店在小红书上爆火,是通过用户口耳相传实现,而现在小红书将这些好店集成在一条美食街上,更容易被看到。
这意味着,小红卡精选在产品形态上接近点评,而在信用资产上则与点评不同。付费会员实际上起到了用户筛选作用,相对折中的九折折扣过滤掉了价敏用户。小红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商家识别用户的工具,持有小红卡的用户相当于是小红书的典型用户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传统到店,需要有专业团队拉供给,小红书上已经聚集了一批优质商家,与此同时在商家拓展上与有赞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合作。
虽然小红书方面认为小红卡是其探索本地生活业态的尝试,但目前来看,已经初步具备了许多差异化功能。
对于商家而言,目前小红卡能够提供流量加持的作用。有入选的商家表示,小红卡池内商家会获得笔记流量的加权。相对开放式的产品设计,使得商家愿意为小红卡用户提供一些差异化的服务和权益。
对于用户而言,小红卡除通用九折权益外,用户借助精选,能够更快、更精准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店铺。同时,还能享受到商家所提供的伴手礼一类的额外福利。
光子星球了解到,小红书目前还处于本地生活市场验证期,首要关注既有产品和功能的有效性。由于其产品形态和业务逻辑都希望追求差异化,可能无法套用同类产品的规模化和商业化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