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通信业要实现从“连接”到“赋能”的关键一跃

  • 2025-09-26 06:50:55
  • 321

转自:证券日报

■贾丽

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,一个个技术应用场景编织出通信业的发展蓝图。在笔者看来,未来的通信业,核心在于以“网”为坚实基座,以“融”为根本路径,打通AI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生活场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使AI技术真正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。

如果说AI是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,那么通信网络就是保障引擎高速运转的“高速公路”。从地面的5G-A以及F5G-A,到空中的临近空间飞艇、无人机,再到未来的6G分布式智治网络,通信业正构建一个“空天地海”一体化的立体网络体系。这张网,不仅要“联得广”,更要“联得深”“联得智”,并为AI的泛在化应用提供无所不在的连接和触手可及的算力。

那么,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中国通信业如何实现从“连接”到“赋能”的关键一跃?笔者认为,这需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。

其一,强化“标准引领”,打破技术与应用的障碍。当前,AI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创新日新月异,但不同厂商、不同行业间的接口标准、数据格式、协议体系仍存在壁垒,导致“连而不通”“通而不畅”。建议产业链头部企业、机构联合上下游,加快推动面向AI+通信的融合标准体系建立,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,让不同“车型”的AI应用都能安全、高效地通行,降低各方跨平台、跨系统集成的难度。

其二,构建“共享中台”,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。从笔者调研来看,算力能耗、中小企业转型成本、商业模式创新等,均是横亘在行业前的现实挑战。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,但其普遍面临技术人才缺乏、资金实力不足,难以独立承担高昂的AI转型成本。各地可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、运营商、云服务商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“AI+通信”赋能中台,让中小企业可以像“插电用电”一样,按需调用AI能力,实现“拎包入住”式的数字化转型。这不仅能极大激发市场活力,也能避免重复建设,提升资源配置效率。

其三,以场景创新攻坚“应用深水区”,建立技术验证场。从工业互联网的AI质检、智慧矿山的无人驾驶,到家庭场景的全屋智能,中国通信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,与千行百业的生产流程、商业模式、用户体验深度融合。这种融合,正推动通信业自身从“流量经营”向“体验经营”转型,也推动着实体经济从“传统制造”向“智能制造”升级。

各地可以针对AI在工业环境可靠性、5G在复杂场景适应性等痛点,推动“数实融合场景攻关”等专项建立,支持在制造业、能源、交通等领域建设一批数字技术示范应用场景,鼓励企业在真实产业环境中锤炼技术,加速技术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的蜕变。

潮涌江阔,奋楫者先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中国通信业正勇立AI时代潮头,也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