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: 法务部厉害的车企的车子不要买, 这句话?
- 2025-07-26 12:35:49
- 834
最近一两年时间,国内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,而与此同时,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。所以很多时候,我们发现,汽车行业本来是一个相对纯粹的“机械”行业,如今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卷入“饭圈”……而且作为汽车博主,最近我们发现,很多网友对于汽车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“高”了,他们要求汽车媒体和博主必须站队,如果汽车媒体和博主批评了某一个品牌和车企,却和另一家车企交往甚好,那对不起,这家媒体或者这位博主一定被收买了,在我们看来,这已经是典型的饭圈思维了!
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,车企面临的舆论环境日益复杂。一些车企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,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法律手段来应对负面信息。法务部门,这个以往相对低调的部门,如今却成为了车企应对舆论危机的重要力量。它们不仅负责处理合同、专利等常规法律事务,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公关危机管理中,对潜在的“负面声音”进行快速响应和严厉打击。
作为一名混迹汽车圈多年的老司机,我不得不提醒各位,现在的维权可不是随便喊两嗓子那么简单了,一不小心踩到雷区,你可能从原告变被告。
第一个雷区:极端行为入刑。有车主因为与4S店协商不成直接在展厅砸车,结果被公安机关以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罪立案。还有人拉横幅、堵门店、车顶维权,这些行为可能涉嫌扰乱公共秩序。
第二个雷区:网络曝光侵权。现在很多车主喜欢直接把问题发到抖音、快手上痛斥车企,殊不知这里头的法律风险超乎想象。如果你用了"工业垃圾"、"偷工减料"这类定性词汇,很容易构成名誉侵权。更严重的是,如果你剪辑视频、虚构事实,可能还会触发刑事责任。
其实这个矛盾或者困局的出现是非常简单的,那就是当国内新能源汽车出现,就有一些新的品牌瞬时诞生了,而恰逢国内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人手一台移动设备,也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声者。这两者一碰撞,就产生了一种结果,那就是“饭圈文化”进了汽车圈了,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关系,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来决策是不是购买某个品牌的某款车,对某个品牌或者产品形成思维定式等等。
因此,现在很多车企就陷入了“法务部”困局,对于尺度的把握非常困难,宽容和“瑕眦必报”的界限也非常不好把控,很多时候维护了自己的利益,却得罪了更多潜在车主,法务部赢了,市场和宣发很可能就输了……同样,如果宽容度过大,虽然摆脱了“诉棍”的嫌疑,但是各种轮番攻击之下,某些车企又会被说“软蛋”……很多车企的朋友们,也感受到了这种困境,纷纷慨叹,真的好难呐。
- 上一篇:国台办回应藏海传台湾热播
- 下一篇: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