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华铭年报虚假记载坐实 受损投资者索赔启动

  • 2025-07-23 21:49:07
  • 439

ST华铭(300462)因年报虚假记载收到监管重锤。2025年7月4日,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向ST华铭正式下发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(沪证监罚字〔2025〕11号),认定公司2020年及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,拟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,并对张亮、章烨军等四名高管合计处以250万元罚款。这一处罚源于三年前收购子公司埋下的财务隐患,如今迎来监管终局认定,也开启了投资者维权窗口。

会计操纵手法曝光,两年利润失真超三成

调查揭露,ST华铭的财务问题源自2019年收购的北京聚利科技。这家主营ETC设备的子公司将第三方居间、代理服务费用违规计入研发费用,而实际这些服务主要用于“销售推广、商务沟通、协助获取订单”等销售环节。更严重的是,相关费用计提还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,导致合并报表出现系统性失真。

经测算,不当会计处理造成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2531.54万元,占当期披露利润的18.76%;2021年则虚减利润3570.37万元,占比16.90%。尽管公司在2023年10月27日发布差错更正公告追溯调整报表,但监管认定其行为已构成虚假记载,最终触发强制退市风险警示——7月8日复牌当日,股票简称变更为“ST华铭”,股价应声大跌20%。

经营疲软叠加信任危机,高估值泡沫破裂

处罚落地之际,ST华铭基本面正经历严峻考验。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,公司营业收入1.18亿元,同比下滑27.16%,净利润亏损450.55万元。尽管亏损同比收窄75.84%,但31.53%的毛利率在行业中排名倒数,折射出主营业务承压。

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剧烈。2025年5月22日,其滚动市盈率高达508.95倍,远超行业23.17倍的平均水平;6月20日股价冲高至11.56元时,市盈率更飙升至617倍。而ST戴帽后估值泡沫瞬间破裂,股价断崖式下跌。资金持续出逃迹象明显,仅处罚公告前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就达706万元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天眼查显示公司累计风险信息达287条,涉及裁判文书55份、诉讼37起,治理隐患重重。

投资者索赔通道开启,维权时效三年

根据证券法及虚假陈述司法解释,上海证监局的行政处罚成为投资者索赔的关键依据。专业律师指出,凡在2021年4月26日至2023年10月27日期间买入ST华铭股票,且在2023年10月27日收盘仍持有的受损投资者,可依法主张投资差额、佣金、印花税等损失赔偿。

法律界人士特别强调,此类诉讼的法定时效为三年,逾期将丧失胜诉权。当前多家律师事务所已启动征集,采用“风险代理”模式——投资者获赔前无需支付律师费用。维权证据准备仅需半日,主要包括证券营业部盖章的对账单、账户证明等基础文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