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北京文化论坛|AI时代 洞求需求比编码技术更珍贵

  • 2025-09-27 16:55:15
  • 964

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“虚实无界:视听产业融合破圈”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于9月23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。现场,来自影视行业的一线创作者、专家学者,以及各大平台的从业者齐聚一堂,就影视视听行业以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、科技变革、艺术创作等话题,进行了跨界融合破圈的讨论。现场,胡军、李乃文跟随《归队》、颖儿跟随《小芳出嫁》也亮相论坛现场。胡军、李乃文在现场表示,《归队》受到很多年轻观众的喜爱,两个人也开始逐渐接受“弹幕”这种互动形式,和年轻人更顺畅的沟通“融合”在一起。胡军表示,他看到很多年轻观众的评论很敏锐,也很不客气;李乃文则表示,很多年轻观众对人物、故事的解读很深刻,自己也要不断学习。

“神话”特例需“饺子式”努力

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以《黑神话:悟空》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两部作品为代表,进行了关于“影游融合跨界破圈”打造新质文化生产力的主题演讲。他提到,《黑神话:悟空》带动山西旅游业,跨界和破圈效应显著;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也成功破圈,周边商品销售额超过3亿。这两部作品可以看作是影游融合新美学、新思维和新产业的新高度。

陈旭光表示,在这两部作品“破圈”的背后,媒介融合、影游融合与跨媒介叙事起着重要作用,此外,影游融合也已经成为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课题,在创作上,人工智能重塑了电影与游戏叙事,“游生代”导演创作呈现“游戏思维”与游戏化趋势。“影游融合、动游融合、影旅融合,正成为推动文化资源市场化,产业化的重要模式。”在他看来,影游融合是新质文化生产力,“融合时代”下,“影游融合”“动游融合”成为创新性强、产业潜力巨大的趋势,是新业态、新美学,符合青少年想象力消费需求,代表文化发展未来。

陈旭光表示,《黑神话:悟空》与《哪吒》系列是跨媒介叙事成功典范,强强融合创新打造优质文化生产力。网生代、游生代对青年亚文化想象力消费需求上升,应尊重其需求,推动影游融合发展。人工智能加速媒介与产业融合,艺术创作与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,同时,“神话”属特例,需“饺子式”长期努力。“融合时代已来临,中国影视动漫文化产业需接受挑战,持续创新。”

爆款是审美和流量的结合体
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编剧梁振华进行了关于“泛流量时代影视创作的审美边界”的主题演讲。在他看来,审美创造和流量像是“貌离神合”的一对兄弟:一个输出创新原动力,一个提供时代扩散力,而很多被称为“爆款”的作品,其实是审美和流量的结合体,它们表面上顺应了流量逻辑,可究其实质,是凭借自身新异、独特的艺术魅力完成了突围。“作为创作者,我们的本职是咀嚼生活、深掘人性、凝视时代。我们无法逆转河流,但可以选择做一朵什么样的浪花。”

梁振华表示,“流量”是时下的一门显学,落到创作和创作者本身,其实就是一个核心问题——在信奉流量、推崇流量,甚至唯流量论的语境下,究竟适合用什么标准来创作和评价一部影视作品。在互联网时代的审美趣味变革,让观众习惯了“爽感”和“轻逸”,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强的刺激,又希望随时可以进来、随时可以退出;他们渴望“迅捷”和“烈度”,希望故事像海浪拍岸一样直接而猛烈。“空心”的时代感,让观众希望在戏仿和童年回忆中找到情感共鸣点,也希望通过交互、虚拟和话题性的加入成为剧集的“参与者”。今天的观众,在集体认同之外,更追求小众独特:他们希望看到新鲜、奇特、反常规的东西。

梁振华表示,近年来不少新旧边界消弭的作品,在尝试叙事风格的新旧融通,品质上佳,而且也流量不菲。这些作品既借鉴了新媒体叙事的节奏与手法,也延续了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厚度与深度。“这样的新旧交融,于当下创作而言,是挑战,更是方向和机会。”在梁振华看来,流量和创作之间,并非完全对立。艺术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的创造,在于反抗一切观念与形式陈规,也包括那些貌似客观的数理统计。而流量变现的最大法门,也恰恰是审美提纯;所谓“审美提纯”,就是把创作的初始冲动保留下来,把差异化的部分放大,把新奇的感受传递出来。用与众不同的美学表达,达成流量时代的吸睛功能。“流量化或去流量化的时代,手艺永远是制胜的武器;而咀嚼生活、深掘人性、凝视时代,是创作者的本职。”

技术奇迹的背后是文化共鸣

小红书副总裁、总编辑许磊进行了关于“AI时代的新大众文艺融合破圈”的主题演讲,许磊以2025年初,“埃塞俄比亚用户用阿姆哈拉语写下的一段话”为开场,当时小红书涌入大量海外用户,随之很快推出一键翻译功能,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共鸣。“AI正编织着一张前所未有的‘融合之网’,以科技造梦、以文化破圈。”

在翻译过程中,AI可以做到甚至是一些俚语表达的精准翻译。许磊表示,技术奇迹的背后,是文化的共鸣:英语、小语种、中文方言、网络热词甚至“veryhaoxiao”这样的中英混搭,都能被精准翻译。AI还会为外国俚语添加注释,避免文化误解。从文字转化到文化解码,从“直接翻译”到“文化适配”,在许磊看来,技术的真正使命是传递情感,在AI时代,洞求需求的能力比编码技术更珍贵。

AI时代,编剧的作品也将不再局限于剧本,而是生产出深度融合与边界消融的新文艺样态。许磊表示,AI正编织着一张前所未有的“融合之网”,“当AI翻译的不再是字符而是心跳,当代码书写的不仅是程序而是梦想——我们便真正实现了‘以科技造梦,以文化破圈’的愿景。因为沟通的本质,是让隔阂消散,让共鸣生长。”

影游融合是新质文化生产力,“融合时代”下,“影游融合”“动游融合”成为创新性强、产业潜力巨大的趋势,是新业态、新美学,符合青少年想象力消费需求,代表文化发展未来。——陈旭光

AI模糊了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影视、游戏等传统艺术门类的边界,催生出大量难以被单一标签定义的“新物种”,让文艺表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与可能性。——许磊

“从某种意义上说,趋异化的审美恰恰是流量变现最重要的根源。也就是说,你越提供新鲜的经验,越能刺激观众的消费和观看欲望。这和艺术创作追求创造创新的原动力是一脉相通的。”——梁振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