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齐一辆新能源汽车零件要多久?长三角给出答案:4小时

  • 2025-07-17 22:03:11
  • 521

转自:央视新闻

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刷新纪录,汽车的“大脑”也变得越来越会“思考”。现在业界有一个共识:汽车产业的上半场是电动化,下半场是智能化。汽车智能化的背后,离不开“智能汽车链”。

一辆新能源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?

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以简单拆分为三大核心部分:

动力系统,电机、电池、电控就像车的“心脏”,是提供动力的关键;

车身、底盘、悬架、轮胎构成了“骨架和腿脚”,负责承载重量、保证行驶稳定;

智能座舱与电子系统,座椅、屏幕、传感器就像“神经和皮肤”,直接影响驾乘体验和智能水平。

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诞生之旅

上万个零部件如何快速聚齐,变成一辆整车?答案就藏在一条高效运转、争分夺秒的“超级产业链”上。

在长三角,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,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,形成了一个新能源汽车“4小时产业圈”。

常州1小时物流圈

在江苏常州的一家现代化整车工厂,一辆新能源车,30%核心件来自常州本地。

常州聚集了超5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,最为核心的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超80家,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%。而在整车厂20公里半径内,座椅、车灯、轮胎、内饰件等配套品也可以做到随叫随到,1小时内就可以运抵仓库等待安装,“链”上物流争分夺秒。

江苏2小时物流圈

视野扩展至整个江苏,“链”的脉动更加强劲,50%的配套资源触手可及。

从无锡的车规级芯片到苏州的高强度钢材,120到180公里的距离,2小时内就能完成全品类配送,精准抵达生产线。

长三角4小时物流圈

目光投向整个长三角,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“大动脉”展现磅礴力量。一辆新能源车80%配套资源都可在此高效汇聚。

从宁德的电池原料到上海的智能屏幕,4小时内就能跨城调配到位。“链”上信息流、物流高速流转,打破时空阻隔。

从一颗颗“心脏”落地、一副副“骨架”合拢,再到一条条“神经”连通——常州、江苏、长三角三个紧密咬合的产业圈层,如同一个巨大的精密钟表,在“链上很忙”的协奏曲中高效运转。

正是这环环相扣、分秒必争的协作,让上万零件在短短4小时内快速聚集,完成华丽变身,一辆崭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就此诞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