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再出 “狠招”, 压箱“法宝” 终揭晓! 黄仁勋称其AI芯片很强大
- 2025-07-28 18:38:11
- 776
7月中旬,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,被问及AI训练时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达,他称这只是时间问题。
此言论一出,不少人惊讶于华为在AI领域上的进步,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达到了业界大佬的认可。
黄仁勋表示,“重点在于,我们已经做了30年,他们(华为)已经做了几年,而华为已经能告诉大家他们有多强大了。现在没有一个人比我付出更多精力来建造(AI生态),我已经在极高的水平、以难以执行的规模(在做这件事),而华为已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,这说明了一些问题。”
当然,也有人质疑。
认为,黄的话多有“恭维”的成分。
毕竟在出席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。黄在演讲中,还提及了包括腾讯、网易、米哈游、游戏科学、字节跳动、DeepSeek、阿里巴巴、美团、MiniMax、百度、小米等多家中国公司。
毫无疑问,黄仁勋对于中国公司的称赞,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更多的英伟达芯片进入中国。在链博会开幕式间隙,他也毫不避讳谈到了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重启销售的进展,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了。
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 ,是不是就意味着黄仁勋完全只是在为H20芯片及更多的英伟达芯片铺路呢?
当然不仅如此。
英伟达已经将华为视为主要竞争对手
7月21日,央视新闻中。
英伟达CEO黄仁勋在《面对面》栏目采访时表示,华为不仅极具创新力,更是一家规模和实力非凡的公司。
华为比我们大得多,从公司规模、人员规模和技术能力来看,他们既广又深。
黄仁勋认为,中国的AI市场,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,如果英伟达不在这里,华为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。
当提及英伟达是将华为当作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的问题时,黄仁勋说:“这家公司依然极具竞争力,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,但仍然可以钦佩和尊重竞争对手,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,对手不是敌人。世界很大,我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竞争很多年,但我对他们的感情是钦佩、尊重,并且充满竞争意识。”
没错,这已经不是黄仁勋第一次表示,华为是英伟达的主要竞争对手了。
2月底,英伟达提交的年度文件中。
英伟达将华为列为其当前竞争对手之一,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二年将华为列入竞争对手名单。
英伟达在五个产品类别的四个类别中,将华为列为竞争对手之一,这四个产品类别分别是芯片、云服务、计算处理和网络产品。
被限制的华为,“杀招”不断
7月26日,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(简称“WAIC 2025”)在上海世博中心、世博展览馆拉开序幕。
该大会吸引了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72位全球领军人物参会,包括12位顶奖(图灵奖、菲尔兹奖、诺贝尔奖等)得主、80余位国内外顶级院士以及215位产业大咖。
大会展出的不仅有功能各异的机器人……
还有科技感、未来感十足的座舱智能体……
大会展览吸引800多家企业参展,有3000多项前沿展品亮相,包括40多种AI大模型、50多种AI终端产品、60多种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“全球首发”“中国首秀”的重磅新品展出。
但在一众展品中能被称为“镇馆之宝”的展品,怕只有华为带来的昇腾384超节点。
这是华为首次线下展出昇腾384超节点,即Atlas 900 A3 SuperPoD。
昇腾384超节点,首创将384颗昇腾NPU和192颗鲲鹏CPU通过全新高速网络MatrixLink全对等互联,形成一台超级“AI服务器”,单卡推理吞吐量跃升到2300 Tokens/s。
在高速互联总线联接下,昇腾384超节点共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,是目前业界最大规模的超节点。
大家不好理解。
咱们做一个对比。
昇腾384超节点算力总规模达300Pflops,是英伟达NVL72的1.7倍;
网络互联总带宽达269TB/s,比英伟达NVL72提升107%;
内存总带宽达1229TB/s,比英伟达NVL72提升113%。
小结
昇腾384超节点很强,当然也并非“无敌”。
在单个芯片工艺上,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已经搞起了3纳米,甚至2纳米;
在软件生态上,CUDA(NVIDIA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)已经好多年,CANN(华为端云一致的异构计算架构)还需要走一段路;
在全球市场上,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客户基础、全球开发者社群都是非常庞大的,而华为等出品还要看人脸色行事。
但如果不是华为在通信、光学、热学、基础软件等多个领域涉足很深,那么昇腾384超节点这个“系统性工程的突破”都无法实现。
我们单个芯片性能不足,那么我们就搞超节点;
我们内存不够快?那我们就扔上去更多卡,做更高带宽;
我们没有CUDA?那咱们就研发CANN;
系统宕机?那咱们就来一个分钟级恢复;
效率不高?那就将算力利用率拉到50%……
于是便有了昇腾384超节点。
任正非曾说过:“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,我们用数学补物理、非摩尔补摩尔,用群计算补单芯片,在结果上也能达到实用状况。”
他还表示,“中国在中低端芯片上是可以有机会的,中国数十、上百家芯片公司都很努力。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机会更大……软件是卡不住脖子的,那是数学的图形符号、代码,一些尖端的算子、算法垒起来的,没有阻拦索。困难在我们的教育培养、人才梯队的建设。中国将来会有数百、数千种操作系统,支持中国工业、农业、医疗等的进步。”
正是有了华为这样的企业,才有了中国在 AI 芯片领域从追赶者到并行者的跨越。
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的亮相,不仅是一次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,更是中国科技企业面对外部限制时,用 “系统突破” 对抗 “单点优势” 的生动实践。
黄仁勋的 “尊重” 与 “正视”,与其说是商业话术,不如说是市场规律的真实映射。
而华为的价值,远不止于 “能否取代英伟达”,更在于它证明了中国企业有能力在芯片、软件、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构建自主链条,这种能力的积累,比单一产品的胜负更具长远意义。
- 上一篇:小孩被天降乌龟砸死饲主判赔万
- 下一篇:闹剧结束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