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求写不清? 教你用 AI 把模糊想法转成标准 PRD
- 2025-09-03 13:11:30
- 857
还在为需求不清晰被研发质疑、测试难验收而烦恼?本文教你借助提示词与AI工具,将原始需求转化为规范描述。从解析AI规范化需求的原因,到案例展示及方法论落地,助你节省沟通成本,提升团队协作效率。
在产品日常中,写完需求文档只是第一步,如何让需求表达更精准、更易被研发和测试理解,往往决定了最终落地的质量。很多时候,产品经理的需求描述充满口语化、上下文依赖,难以形成统一的规范。这时,借助提示词(Prompt)+AI工具,可以快速把碎片化需求转化为结构化的规范描述。
本文将围绕“解决写完需求后,使用提示词让AI进行规范描述”这一主题,结合实际案例展开,展示如何一步步完成需求的自我优化。
1.为什么要让AI规范化需求?
在多数团队里,研发最怕的不是需求复杂,而是需求模糊。比如以下两种描述:
原始描述A:在访问时,将默认拦截海外IP,如果是海外IP但是在白名单中,将会放行。
这类描述“意思”是对的,但存在几个问题:
缺少边界:什么算海外?港澳台是否包含?
未定义异常:如果IP无法识别怎么办?
AI的优势在于:只要给它一个提示词,它就能按照预设格式,把这些零散内容转化为规范化需求,解决“表达模糊”的问题。
2.提示词的作用:把需求变“规范”
在这里,我给AI的指令就是:请把我写的需求转化为规范化需求描述。
比如,提示词可以这样写:
“规范化需求描述:{我写的需求内容}”
AI收到指令后,会自动帮我们填充常规要素,包括:
需求名称
背景与目标
业务规则
范围/非范围
异常场景
验收标准
这样一来,产品经理只需写“骨架”,AI就能自动生成“肌肉与血肉”。
3.案例:海外IP拦截
原始描述
在访问产品时,将默认拦截海外IP(包含港澳台、国外IP),如果是海外IP,但是在白名单中,将会放行。
AI规范化后需求名称:海外IP默认拦截与白名单放行
背景:合规与风控要求,部分功能仅限大陆用户。
业务规则:
非大陆IP(含港澳台、国外)→默认拦截;
若命中白名单(支持IP、网段、账号ID、标签)→放行;
返回标准错误码(403/451)。
异常场景:IP无法识别→默认拦截;白名单加载失败→使用最近一次有效配置。
验收标准:
海外非白名单访问拦截率=100%;
白名单命中后访问正常;
大陆IP一律放行。
结果是:原本一句模糊的需求,通过AI的“规范化提示词”,被扩展成了研发和测试可直接执行的文档。
4.方法论落地:如何写出好提示词?
要让AI生成可落地的需求文档,提示词设计至关重要。可以套用以下框架:
明确目标:告诉AI要做什么,例如“帮我规范化需求描述”。
策略选择:指定输出形式,例如“输出需求名称、背景、业务规则、范围、异常、验收”。
上下文:提供原始需求,最好加上上下文。
表达要求:强调“结构化、正式、严谨”。
类比来说,这就像写PRD时给设计师的设计规范:越具体,产出越贴近预期。
5.总结与启发
AI的最佳价值不是替代,而是增强:它可以把产品经理的“草稿级”表达,快速升级为“正式文档级”。提示词是桥梁:你写的需求原稿就是“输入素材”,提示词就是“加工规则”,输出的就是“规范化描述”。同时,迭代是关键:第一次提示不满意,可以补充要求(如增加异常场景、增加交互动效),直到输出结果满足团队预期。
未来,随着AI在产品工具链中的普及,“写需求→用提示词规范化→交付研发/测试”,可能会成为产品经理的标准工作流。
如果你经常被研发质疑“需求不清”,或者测试不知道如何验收,不妨试试:先写原始需求→再用提示词让AI规范化。这不仅能节省大量沟通成本,还能大幅提升团队对齐效率。
- 上一篇:李家超率人代表团出席九三阅兵
- 下一篇:李家超率人代表团出席九三阅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