摊牌了! 于正半夜发文表露心声, 揭示了杨幂在內娱中的地位

  • 2025-07-25 08:46:42
  • 624

于正深夜一条近百字小作文,猛夸杨幂演技,词条直飙热搜第一。

三天过去,热度没掉,反而被更多人拿来当考卷:一个童星出道十几年的顶流,还需要编剧凌晨站台证明实力吗?

这事放到其他花身上根本就不会发生。

原因很简单,全网对杨幂已经到了只要她出现就先判负的状态,这一次好像剧本有了反转。

先说时间点。

于正发文那天,《长安的荔枝》刚播到第四集,豆瓣开分8.1,弹幕一片“真香”。

这部小成本网大本来没指望出圈,但杨幂出场后,播放量两小时涨了三千万。

她在里面演了位满脸风霜的荔枝农妇,灰头土脸,开口方言,丈夫被抓走时她一句话没说,只是眼眶红了半圈,眼泪卡着没落下来。

就这一滴没掉的眼泪,被截成动图刷了十万条微博。

有人翻出她十年前演晴川时的哭戏对比,评论里一句话扎心:当年大家都在看脸,现在才看到戏。

于正不是第一次公开替她说话。

2011年《宫锁心玉》大爆后,他在采访里直接放话:没有杨幂就没有这部剧。

后来两人合作减少,坊间传过“闹掰”,但他每年生日祝福照发不误。

这次直接在微博写“想再次合作”,被粉丝视为世纪和解,其实只是于正又抓住了一个大众情绪:观众想要看到逆袭剧本。

从数据看,她确实需要一次逆袭。

过去三年,杨幂主演的电影票房累积不足十亿,电视剧豆瓣均分没过5.8,爵迹2里她出场三分钟被群嘲“像AI”,综艺里一句“你卡粉了”被截成鬼畜。

品牌方也犹豫,去年某高端品牌把她从title降到支线代言。

情况坏到工作室都不敢提前公布行程,怕路透一出就被狙。

但这次不一样。

《长安的荔枝》让大家发现,她原来可以把演戏当成手艺活而不是流量生意。

首播当天,她穿着戏服素颜直播,三句话不离荔枝怎么剥,挂热搜的词条是“杨幂 荔枝农妇细节”,点进去是在教观众辨别糖心的技巧。

这种反差感比任何通稿都管用,网友开始自发安利:原来她不是只会演仙女。

更微妙的是业内态度。

于正发声后,三连拍小网剧出身的导演刘畅通也跟着发了微博,说早年把杨幂当模板学戏。

营销号开始扒她最近采访,发现她已经在访谈里提到“想演一次没有妆造的底层母亲”,只不过当时没人当真。

现在回头看,她确实在为转型埋线——接拍现实题材班底,推掉古偶S+,连片酬都降了两成。

这对还在流量池里的85花是个危险信号。

当观众开始对“扮丑等于演技”免疫,真正能让她们留下来的反而是生活流的本事。

杨幂这次相当于示范了另一种可能:不靠撕番位,不炒CP,先把活干到别人没话说。

不过戏外的高潮还没完。

于正夸完演技,又补了一句“想写个清宫戏给她”。

这话比夸演技更毒辣,等于把过去的巅峰作品又翻出来当靶子。

当年晴川和八阿哥的穿越爱情确实给了内娱第一波古偶红利,现在十年过去,观众对清宫早就免疫。

如果真要二搭,于正得拿出比穿越更狠的招,否则就是亲手打破滤镜。

写到这里,突然明白于正那条微博的高明之处。

他不是在帮杨幂洗白,而是在替她选赛道:当同辈人还在古偶里打转,先把“会演戏”的标签按死在她身上。

至于后面要不要接清宫戏,选择权交回观众。

这一招,比任何危机公关都漂亮。

所以别急着感动,也别急着嘲讽。

十年流量沉浮,杨幂第一次让观众把目光从八卦移到角色本身。

下一次热搜如果是“杨幂演技翻车”,那大概才是她真正的好日子来了——说明大家已经不再拿她当流量,而是当成正经演员在审判。